海洋生態 - 臺灣魚類
 發現台灣特有種—棘裸絨鮋

撰文 / 何宣慶(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)
圖 / 何宣慶(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)

發現台灣特有種—棘裸絨鮋

1981年旅居美國的陳樂才教授發表一篇台灣產科魚類物種包含近緣種,共計記錄了64個物種,是有史以來最為完整的紀錄,其中亦有四個新種之發表,分別為曲背新棘(Neomerinthe procurva)、鈍吻新棘(Neomerinthe rotunda)、平滑絨(Erisphex simplex)及棘裸絨(Ocosia spinosa)。前面三種近期在其他國家皆有紀錄,唯獨只有棘裸絨目前仍為台灣特有種

近期筆者在漁港採樣時,幾次採集到一種全身粉紅色且不具有鱗片的科魚類,經過仔細鑑定以及與芝加哥博物館的Dr. Leo Smith交換意見後,確認為罕見的棘裸絨。本種除了原始描述有提及色彩外,僅有沈1984曾紀錄過,爾後便未再有相關紀錄。

棘裸絨鮋原始描述之正模標本繪圖。摘自Chen (1981)

棘裸絨鮋原始描述之正模標本繪圖。摘自Chen (1981)。

過去有部分作者將裸絨鮋屬(Ocosia)歸入前鰭鮋科(Tetrarogidae),但近期的學者皆同意將其歸入鮋科(Scorpeanidae)。

棘裸絨蒛主要特徵為體略長且側扁,背部前方略為隆起。淚骨及第二眼眶骨區具一棘;前鰓蓋骨具有四至五小棘。全身皆無鱗片背鰭起點延伸至眼上方,背鰭硬棘粗且長,第二棘最長,往後漸短。體及各鰭一致為粉紅色,有時具灰褐色的不規則斑點散佈在頭部、體側及各鰭上。

棘裸絨鮋,何宣慶攝。

棘裸絨鮋原始描述之正模標本繪圖。摘自Chen (1981)。

過去我們認為海水魚因為洋流的關係,所以仔魚得以隨洋流飄散四方,因此要產生地區特有種的機會不高。但筆者近期的發表中,共計記錄了55種目前僅分佈於台灣的海水魚,加上40餘種淡水及河口魚類,共計有近百種為台灣特有魚種。棘裸絨目前僅發現於台灣西南海域的屏東地區,至於何種原因造成其獨特的分布,則有待進一步研究,目前我們對本種的生物學仍一無所知。


後記:陳樂才教授自台大動物系獲得學士學位後隨即負笈美國,分別在阿拉斯加大學及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。於1969-2001年任教於聖地牙哥州立大學。退休前接觸陶瓷創作,迄今有許多陶瓷作品。


參考文獻:

  • Chen, L.-C. 1981. Scorpaenid fishes of Taiwan.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(Taipei), 34 (1/2): 1-60.
  • Ho, H.-C. and K.-T. Shao. 2011. Annotated checklist and type catalog of fish genera and species described from Taiwan. Zootaxa, 2957: 1-74.
  •  

    「魚樂e世代」特展

    千載難逢的魚類知識的饗宴,邀您一同來大開眼界。

    「魚類e世代」特展海報 「魚樂e世代—臺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特展」在12月7日隆重揭幕了!「魚類e世代」特展除了要介紹台灣魚類的多樣性及其保育問題外,也利用多媒體視訊展示墾丁海域的即時影像,並播映海底3D的魚類生態影片。其他內容還包括:如何從數典計畫所支助的「台灣魚類資料庫」中去查詢台灣三千多種魚類的形態、生態習性、分布,和您所不知道的一些魚類新資,譬如,魚兒的發聲、最新發現的魚、奇特的魚、魚類之最、台灣為何有這麼多的魚種、特有的或已滅絕的魚種又是哪些、破壞魚類多樣性的最大殺手又是誰,人們該如何做才能挽救瀕臨枯竭的漁業資源和魚類多樣性等等。歡迎大家來親近魚兒,了解魚兒的美麗與哀愁,進而去關心與保護牠們,共同為魚兒打造一個快樂又永續的家園。

    有關特展的更多資訊請見: 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/exhibit/index.html

    分享文章...
    推特 噗浪 Facebook

    典藏品快速搜尋...


    引用資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