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文物
 從小金榜,看馬新貽一生

撰文 / 蘭文里
圖 / 蘭文里

談到馬新貽這號人物,泰半年輕一輩恐怕已經不存有多大印象。不過,如果說起2007年,由李連杰、劉德華、金城武主演電影「投名狀」,裡面那令人又愛又恨的角色「龐青雲」,大家應該也會有幾分明白。事實上,電影投名狀的故事,正是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中的「刺馬案」;而龐青雲的故事原型,也就是刺馬案中的被害人、兩江總督馬新貽。

刺馬案情節撲朔迷離,加上百年來通俗文化的渲染,更讓馬新貽其人生平糢糊不清。傳聞最廣的民間說法,馬新貽本是個官,在與太平天國作戰時兵敗被俘,但是太平軍將領張汶祥賞識馬新貽的英雄氣概,也看穿太平軍前途有限,心生反正受撫的想法,於是便與同僚曹二虎、時錦標商議,和馬新貽共同結拜兄弟。馬新貽回到清軍陣營後官運亨通,張汶祥等結拜兄弟也就攜家帶眷、依線投靠,希望謀個一官半職。沒想到馬新貽見到曹二虎之妻驚為天人,兩人發展出婚外情,而馬新貽又害怕這些出身太平軍的兄弟抖出過往被俘的醜事,便設計謀害諸人、收二虎之妻為妾,只有汶祥一人逃得性命。張汶祥身負血海深仇,便在貴為兩江總督的馬新貽校閱兵眾時,在光天化日下用匕首行刺馬…。馬新貽傷重不治,而張汶祥也被捕,受盡酷刑後判凌遲、挖心致祭。這個版本最富張力,使得多年來各種戲劇、電影甚至還包含一部香港三級片,都將馬新貽描繪成背信忘義、性好漁色之徒。

另外一個刺馬案民間版本,則著眼於馬新貽的穆斯林出身。馬是山東曹州府人,家中有穆斯林背景。當時在太平軍亂平定之後,清朝又得在陜、甘、西北、雲南等地,面對穆斯林社群的反抗。身為穆斯林的馬新貽,竟然和回變領袖暗通款曲、準備在回兵入關東下之日,起兵率東南諸省響應。身負民族大義的漢人張汶祥,便趁機刺馬,以求阻止陰謀。由於封疆大員竟然與回變領袖勾結的說法,十足動搖國本,但是對馬新貽個人來說,究竟是儒者意識型態濃厚、抑或是穆斯林兄弟情緣能夠打動他?而起兵的西北穆斯林領袖又為何選定這位清廷大員作為拉攏對象?馬新貽參加回變的說法,除了問號,還是問號。

在刺馬案發之後,清廷分派張之萬、曾國藩等大員主持審判,對於這件震驚朝野的刑事案件,清廷的官方說法則聚焦於張汶祥本人與馬新貽的恩怨。張本為太平軍,後來又加入浙江沿海一帶的海盜集團,馬新貽出任浙江巡撫時致力剿匪,讓張不得不放棄殺人越貨的勾當;後來張的妻子與人逃跑、希望另結良緣,張汶祥寫狀請馬新貽主持公道,卻沒有得到政府協助,加上馬新貽又查緝張汶祥從事的當舖業,讓張血本無歸。於是張汶祥終於決定鋌而走險,殺馬新貽以洩恨。

而在二十世紀之後,對於刺馬案的動機,又有一種新陰謀論出現。例如王家儉在馬新貽事略選輯中,就認為馬新貽與湘軍系統的衝突,才是他遇刺主因。他認為馬新貽個性嚴正,對於治安與公部門風紀問題著墨甚多,湘軍仗著剿滅太平天國的功勞,在地方上不免取些小利,這正是馬新貽關切的重點。由於馬新貽礙著太多利益,湘軍便動了殺機,讓張汶祥行刺馬。

馬新貽的一生,在民間傳說的層層疊壘下,更顯得灰暗不明。但是,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的小金榜上,我們倒是可以見到在洪秀全將上帝話語付諸實行的前幾年,來自山東曹州、正值壯年的馬新貽,榮登道光27年公元1847年科甲第三甲、第六名的確切證據。對於一位士子來說,馬新貽的宦途才剛要開始,他是否料想得到在百多年後,他的形象竟有如此多樣的變造?他是否料想得到他的死,竟然引起跨越時空的質疑?在0與1的符碼之間,看著馬新貽登科的史料,不禁令人對歷史與命運的流轉,生出更多幽思。

中研院史語所藏:馬新貽榮登道光27年(1847年)小金榜。

在道光27年的小金榜上,我們追索到爭議歷史人物馬新貽的足跡。(蘭文里攝影)

如何接觸中央研究院馬新貽典藏研究成果:

  • 1.拜訪「人名權威‧明清人物傳記資料查詢」,輸入「馬新貽」,即可瀏覽馬新貽生平履歷。
  • 2.也可移駕中央研究院歷史文物陳列館,於二樓「內閣大庫」展區,親自欣賞小金榜。
  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