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t Adobe Flash player

武夷茶

王宣一

就在譚延闓日記中,譚延闓之武夷茶記敘 既散,張八、 龍某各出所藏工夫茶器具,皆僅供兩人食者,茶用武夷,凡 三種,一為奇種,二為名種,三為小種。依次試之,奇種最佳,味苦而回甘, 始知茶香留舌本之義,云佳者值百元一斤。散歸,十一時即寢,熱極。 事實上武夷茶在南北朝時代就相當著名,是茶中珍品,也是烏龍茶的始祖,以小杯小壼的沖泡法,留傳至今。 譚延闓記載某日品茶的情境,朋友張八和龍某拿出珍藏的功夫茶具,都是兩人份的小茶壼,選用了三種武夷茶,依次試飲,其中以奇種最佳,味道先苦後回甘,體會了茶香留舌的滋味,這種茶一斤百元。 隨園食單對武夷茶的評論如下   余向不喜武夷茶,嫌其濃苦如飲藥。然丙午秋,余遊武夷到曼亭峰、天遊寺諸處。僧道爭以茶獻。杯小如胡桃,壺小如香櫞,每斟無一兩。上口不忍遽咽,先嗅其香,再試其味,徐徐咀嚼而體貼之。果然清芬撲鼻,舌有余甘,一杯之後,再試一二杯,令人釋躁平矜,怡情悅性。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;陽羨雖佳而韻遜矣。頗有玉與水晶,品格不同之故。故武夷享天下盛名,真乃不忝。且可以瀹至三次,而其味猶未盡。 袁枚一向不喜歡武夷茶,嫌其茶味濃且苦澀好像喝藥。習慣喝清淡的龍井茶的袁枚,丙午年秋天到武夷一遊,寺裡的和尚請他喝武夷茶,大約是第一次這樣品茶,因為龍井茶大都用大杯沖泡,他可能沒見過我們現在很常見的功夫茶具。他的形容是茶杯小巧如胡桃,茶壼小如香櫞(一種柑橘類的水果),每一杯都不到一兩。因此喝進口裡捨不得很快的嚥下去,先聞其香味再喝其味道,慢慢品嘗,果然清香撲鼻,舌頭上帶有餘甘,喝了一杯之後再想喝一兩杯,令人降下心頭的煩躁,心情變得很舒暢。這時才發現龍井茶雖清淡但是味道淡薄。陽羡茶(宜興古稱陽羨)雖好但是韻味遜色多了。頗有玉石和水,品格不同之故,所以武夷茶得天下盛名,是有道理的。而且沖泡了三次,仍然有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