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et Adobe Flash player

燉魚翅湯煮白菜

梁幼祥

根據譚延闓日記所述,小時候住台南,我爸媽一年到頭吃拜拜、辦桌,在假日更是應接不暇。辦桌的頭家,第二天會把沒吃完的剩菜,集中起來(一般用台語唸叫菜尾)。這菜尾可豐富了,雞、鴨、魚、肉…全混在一鍋,味型甜裡加些微酸,而我爸一定會買兩顆大白菜,切碎了丟進去燉個把小時,看著白菜軟化了,這「菜尾」就完工了!有時家人少,一鍋吃他三天也不會膩,因為用勺每撈一次,都有一次驚豔。 記得小時候問過老爸,為什麼不放別的菜,只放大白菜?他說:「大白菜耐久煮。」但我這幾年的經驗是,大白菜不搶味,還能提鮮釋甜,更重要的是它能將湯品中的精華,吸咐其間,在吃它的時候,那欲斷還連的菜筋,拉扯著湯汁,越熱呼、越過癮! 在許多館子賣魚翅,可說是湯不成湯、翅不成翅。北京、上海、台北都一樣,光說那高湯就少有及格的。嚴格地說,這湯頭唯老派上海底的師傅和香港師傅才能煲得其味。老上海多用「奶湯」的「火篤法」,香港師傅則多用「香清」的「炆煲」。所謂奶湯,並非放了奶,而是用中火滾湯,將材料之精,盡釋湯中,這滾火滾湯,會把老母雞的髓都滾在湯中,時間到位,這濃白郁郁之色就呈現了。香港師傅則講究炆火,湯水不滾,湯清澈底,時到湯不肥但微膠黏唇,香腴無比。不論何種派別,各有其形、其味,都可以用「上湯」尊之。 這上湯的材料,不外乎老母雞、干貝、火腿、瘦肉,五斤的食材熬五斤的湯,最後是水比料貴,而上湯是不得浪費的。所以,翅和湯分開處理,上桌前把發好的翅入湯,加熱入味就行了。時下的餐廳煨高湯,偷工減料不說,拼命放雞粉、沒膠質就勾芡,能唬外行人就是了! 許多懂吃的人家,如果拿到好翅,通常就在自家燉高湯,也會順道將好湯底燉得多些放著。去年我幫阿關(香港師傅)介紹好工作,為了謝我,他送來一付發好的黃膠排翅,我請上海小館的兆霖兄幫我燉一鍋上海派上湯,我帶了翅,約了朋友共享。翅分完了,湯還半鍋,膠濃香郁,我怎捨得丟掉,於是打包回家。記得隔天清晨是王建民出場,對戰世仇紅襪,睡前我用了大半顆白菜和打包回來的翅湯,放在定了時的電磁爐上慢煲三小時。鬧鐘叫醒我時,廚房的泛泛香味正微微醒腦,我加了一把冬粉,開了電視,王建民已丟了三分,沒投幾局換下了場,還好,煮爛的大白菜軟呼呼的,吸吮著一撮撮粉絲,在清冷的晨間,味賽魚翅呀!這大白菜從「菜尾」配到「翅湯」,可塑性太強了。一大早能自得此味,洋基紅襪的恩怨,就不關我事了!